阿里云服务器ECS安全指南:责任共担模型与安全实践

云服务器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已成为众多企业开展业务的关键支撑。而云上安全,作为业务稳定运行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阿里云构建了一套严谨且完善的安全责任共担模型。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模型,助力企业更好地理解并落实云上安全责任。

一、云上安全:企业发展的必答题

近年来,我国网络与数据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成果斐然,已推出超过两百部相关法规,其中《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更是奠定了网络与数据安全的国家基本法地位。这些法规对企业业务安全和数据安全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与规范。与此同时,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上云,而是将焦点转向如何在云上实现安全、稳定的业务运营,既要保障自身业务安全,又要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在此背景下,云上安全合规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考量因素。

云上安全,是通过一系列策略、控制和技术手段,确保基础设施、数据存储、访问以及应用的安全性,使云上业务免受内外部安全威胁。云上业务的安全合规建设,是阿里云与客户共同的责任。客户必须充分了解云上业务风险,主动设计并实施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以减轻运营负担,降低因安全事件导致的资产损失风险。

二、ECS安全责任共担模型:阿里云与客户的携手之约

云服务器ECS作为阿里云提供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服务,其安全性需要阿里云与客户共同维护。双方责任边界清晰,共同构建起云上安全的坚固防线。

  • 阿里云:守护“云本身”的安全:阿里云承担着保障ECS运行底层基础设施与服务安全的重任,涵盖物理硬件设备、软件服务、网络设备以及管理控制服务等方面。
  • 客户:保障“云上”的安全:客户需负责ECS内部的安全,包括及时进行操作系统升级和补丁更新、确保应用软件或工具的安全性、安全配置和访问ECS及其服务,以及保障ECS上数据和流量的安全。这些安全管理与配置工作,是客户履行安全责任的关键环节。

ECS的安全责任共担模型概览图如下所示:

三、阿里云的责任:多维度保障云本身的安全性

阿里云从多个层面全方位保障云本身的安全性,为客户的云上业务提供坚实的安全后盾。

数据中心安全:严守安全底线

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建设严格遵循GB 50174《电子信息机房设计规范》A类和TIA 942《数据中心机房通信基础设施标准》中的T3+标准。

  • 机房容灾:配备火灾和烟雾传感器检测系统,采用双路市电电源和冗余电力系统,以及热备冗余模式的精密空调,确保机房环境恒温恒湿,为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 人员管理:机房包间、测电区域、库房间实行门禁身份指纹等双因素认证,特定区域采用铁笼进行物理隔离。同时,建立严谨的账号管理、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职责分离和访问管理体系,确保人员操作安全合规。
  • 运维审计:机房各区域设有安防监控系统,生产系统只能通过堡垒机进行运维操作,所有操作记录完整保存于日志平台,实现运维过程可追溯。

物理基础设施安全:精细管控每一环节

物理基础设施包括物理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其安全不仅依赖云数据中心本身的安全防护,还针对公有云服务模式提供额外保障。

  • 数据销毁:参照NIST SP800-88安全擦除标准,建立存储介质数据安全擦除机制。在终止客户云服务时,及时删除数据资产,严格执行多次清除操作,确保数据彻底销毁。
  • 存储设备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精细到存储部件,为每个部件分配唯一硬件设备识别信息,实现精准定位。存储介质在未按标准安全擦除或物理销毁前,不得离开机房或安全控制区域。
  • 网络隔离:生产网络与非生产网络进行安全隔离,通过网络ACL确保云服务网络无法访问物理网络。在生产网络边界部署堡垒机,办公网内运维人员需通过堡垒机使用域账号密码加动态口令方式进行多因素认证,方可进入生产网进行运维管理。

虚拟化系统安全:五大技术筑牢安全防线

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核心支撑,阿里云通过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实现多租户资源隔离。其虚拟化安全技术涵盖租户隔离、安全加固、逃逸检测修复、补丁热修复、数据擦除五大基础安全部分。

  • 热补丁修复:虚拟化平台支持热补丁修复技术,修复过程无需用户重启系统,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行。
  • 数据擦除:实例服务器释放后,对其原有存储介质执行可靠的数据擦除操作,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 租户隔离:基于硬件虚拟化技术,在系统层面隔离多个计算节点的虚拟机,确保租户无法访问彼此未授权的系统资源。具体包括计算隔离(管理系统与客户虚拟机、客户虚拟机之间相互隔离)、网络隔离(每个虚拟网络与其他网络相互隔离)、存储隔离(计算与存储分离,虚拟机只能访问分配好的物理磁盘空间)。
  • 安全加固:对虚拟化管理程序和宿主机OS/内核级别进行安全加固,确保虚拟化软件编译和运行在可信执行环境中,保障整个链路安全。
  • 逃逸检测修复:采用高级虚拟机布局算法,防止恶意用户虚拟机运行在特定物理机上。虚拟机无法主动探测自身所处物理主机环境,并对虚拟机异常行为进行检测,发现漏洞后及时进行热补丁修复。

云服务平台安全:全方位守护账号与服务

云平台提供云上账号管理和云服务访问服务,包括云平台主子账号管理、登录多因素认证机制、细粒度访问授权能力以及安全访问云平台服务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云平台账号和服务的安全可靠。

四、客户的责任:全方位保障ECS上的安全性

客户作为ECS安全的另一重要责任方,需从多个方面保障ECS上的安全性。同时,阿里云提供了一系列安全管理与配置工具,助力客户降低安全配置门槛。

基础设施安全:稳固业务根基

客户需确保ECS所在的基础设施安全稳定,包括选择合适的机房位置、保障电力供应稳定等。同时,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安全隐患。

操作系统安全:及时更新,强化防护

客户应及时更新ECS操作系统的系统补丁,提升系统安全性。通过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工具,加强对操作系统的防护,防止病毒、恶意软件等入侵。

网络安全:合理配置,防范攻击

为ECS实例设置合适的安全组规则,避免非法访问。安全组规则应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精细配置,限制不必要的网络访问,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同时,定期对网络安全进行评估和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

数据安全:加密存储,保障隐私

通过数据加密技术保障ECS上的数据安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阿里云提供了多种数据加密服务,如SSL证书、KMS密钥管理服务等,客户可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方式。

身份与访问控制:严格管理,确保合规

建立严格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ECS及其相关服务。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同时,对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细粒度控制,遵循权限最小化原则,防止越权访问。

应用安全:定期检测,及时修复

确保ECS上运行的应用软件或工具的安全性,定期对应用进行安全检测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避免被黑客利用。同时,选择正规渠道获取应用软件,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

监控与日志:实时监测,追溯问题

利用阿里云提供的监控和日志服务,实时监测ECS的运行状态和安全事件。通过设置监控指标和告警规则,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保存完整的日志记录,便于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进行追溯和分析。

2025阿里云服务器热门活动直达:
1、轻量应用服务器购买直达:阿里云服务器秒杀特惠活动
2、经济型e、通用算力型u1、计算型c9i、通用型g9i、内存型r9i实例云服务器活动直达:阿里云服务器爆款直降90%,89元享4核16G强劲配置
3、云产品通用代金券、7.5折优惠券:阿里云官方云小站平台

总之,阿里云ECS的安全责任共担模型为云上安全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指导。阿里云与客户应携手共进,各自履行好安全责任,共同构建安全、稳定、可靠的云上业务环境。

本文原创链接:https://www.tengxunyun8.com/14760.html
版权所有,如未注明,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